网大《道士出山》从剧本创作到最后制作完成,历时不足两个月

近日,60余部网络大电影因违反相关政策一夜之间几乎从所有视频网站下架,这是“网大”第一次遭到全面整治。今年预计网络大电影年播出将超2500部,且部分影片内容存在低俗、暴力、色情元素的情况下,此次对网大的监管可谓正逢其时。另一方面,今年因网剧数量极大,内容杂乱,盈利者不足10%。如今政策监管和市场压力的双管齐下,说明近两年迅猛发展的网大确实到了洗牌期。

播出数量多 内容打擦边球

近日,多家制作和发行网络大电影(以下简称网大)的公司都收到各大视频网站发来的邮件:“你好,贵公司的影片因广电政策原因,目前已下线,望知晓。后续发行影院请注意不要违背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避免低俗、暴力、色情、脏话等。”

邮件发出第二日,《大风水师》《催乳大师》《消灭大学生》《超能太监之黄金右手》《绝色之战》等60多部热门网大一夜之间从各大视频网站下架。还有一种说法是,此次被下架的网大多达百部。相对于此前只有同性恋题材网大被点名下架,这次主管部门的监管从数量和题材上都非常多,是自2014年网大红起来之后遭到的第一次全面整治。

网大特指那些片长超过60分钟,故事结构相对完整的纯网发行电影。相比院线电影,网大因资金、设备、从业人员门槛低而迅猛发展。据《中国网络大电影产业报告(2016)》的统计数字显示,2016年网大市场投资规模将达5.1亿,同比增长270%,预计网播2500部(年产2600部),是上映院线电影的5倍。

如此庞大的网大,此前的监管相对宽松。虽然网大被称为“电影”,但在审查方面只是作为视频网站的“节目”由视频网站自审,比院线电影审查宽松太多。审查的宽松准入制度,造成很多网大以黑帮、恐怖、封建迷信、校园暴力、同性恋、软性色情等内容博取点击量。蹭热门院线电影是部分网大的另一特点,比如,陈凯歌的《道士下山》上映时,就有诸多名字类似的网大抢先上映。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还没上映,就出现了大量“潘金莲”主题的网络大电影;更有网大无底线炒作热门事件,比如借王宝强、马蓉离婚事件开机的《宝宝不哭》。

数量足够庞大,内容质量堪忧,两大因素促使监管层对网大开始全面整治。

盈利者不足10% 进入市场淘汰期

网大之所以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近乎疯狂地增长,在于其以小博大回报率高。以2015年网大《道士出山》为例,该片从剧本创作到最后制作完成,历时不足两个月,制作成本仅有28万元,却在网络上斩获了2.2亿的点击量,创造出了至今被网大界奉为互联网IP票房神话的2400万元的收入。截至目前,其第一部和第二部总的投资回报率是1:40。经过之前的野蛮增长,2016年网大的制作成本不断提高,统计数字显示,50万元以下投资的网大数量在急速减少,占比仅为5%,50万至80万投资的网大数量占比达到55%,150万以上投资的网大数量不断增长,占比达到了10%。一位网大制片人告诉本报记者,“不是说投资越大的电影就越好,但相对来说,投资增大是电影精品化的前提。为了提升质量,网大的投资下一步还会逐步增长”。

网大的数量在增加,但盈利者的比例并不高。2016年,网大市场上的盈利者不足10%,网大播出平台方面盈利前景也不乐观。现今市场上大部分网大都依靠点击量回收成本,2015年网大市场拓荒般急流勇进,但能盈利的网站不及5%。上述受访的网大制片人告诉记者,一年2000多部的播出量已经存在虚假泡沫,“以小博大的网大还会有,但相对来说会越来越少,反之,严厉的政策监管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会让一批制作不够精细的网大逐渐被淘汰,网大市场开始洗牌。”

前景不乐观 大公司作用有限

此前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专业影视制作公司进入网大领域,不仅提高了网大的制作成本,也是网大精品化的必然选择。不过刚刚公布的一些调查数据显示,这些专业的制作公司对网大精品化的进程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中国网络大电影产业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多家一线电影公司进入网大领域,一般通过其新媒体部门进行网大的投资和制作,比如华谊兄弟华策、博纳等大公司都通过下属公司进行了类似的探索。但上述报告称,一线影视公司是否具备网大制作优势是存疑的,比如,“一线公司同样会起用草根编剧、导演、演员,由于对市场和观众不了解,在创意、剧本开发、成本控制等方面还处于探索和借鉴阶段。”报告认为,一线影视公司能否加速占领网大市场,取决于网大市场的发展和母公司的战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