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冯小刚、贾樟柯,这三位导演除了在各自领域都有建树以外,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金句大王”。三个金句大王凑到一块儿,这场对谈就十分有趣了,分分秒秒都有亮点。

这也是一场电影人和电影人之间的赤诚交流,全场对谈下来,没有一句谈到“票房”、“IP”这些时下最受捧的热词,有的只是他们对自己创作的回溯与分享,以及对电影本身的思考和展望。

李安和冯小刚,尽管他们的新片即将在11月档里棋逢对手,但两位导演仍然并肩而坐,谈笑风生,想必这就是大导演的气度和风范。

这场神奇的活动便是11月7日晚在清华大学举行的“我们的第一次”对谈,对谈双方为李安和冯小刚,贾樟柯则担任了嘉宾主持。

话不多说,记者今天只聊干货,已经整理好放在下面啦。

话题一:为何选择突破?

李安:拍120帧/秒探索数字电影的特性

冯小刚:圆形画面更荒谬,更中国

李安和冯小刚,两个看似创作风格截然不同的人,其实有一些共同点。他们都是在36岁才开始电影导演之路,到了现在这个功成名就的阶段,却各自选择了一项全新的挑战——李安拍摄了世界上首部3D、4K、120帧/秒格式的故事片《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冯小刚则大胆用圆形构图拍出一部颇具古典意蕴的现代题材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对于为什么要尝试这样的“第一次”,李安导演称,“我拍完拍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后第一次接触3D,过去坚持用胶片拍,对数码电影一点感觉得没有。可是拍了以后,发现很多东西对不上,开始有一些问题了,所以我想找到解答……本质上3D跟2D不太一样,可是我们现在拍3D,脑子里都是2D.3D该有它的本身东西,数码电影本身有它的一个特性。”

冯小刚也解释了自己为何用圆形构图:“这个小说的结构首先启发了我,这个小说的序十几万字,正文只有几千字。我觉得挺有意思,我想增加荒谬感,又使故事变得非常中国。因为李雪莲告状这个事,只有在中国才能发生。”“当你决定拍一个圆的画面的时候,慢慢深入进去,就发现所有的细节都变了,构图不能按照传统的构图方式。我要它有一种中国画的味道,所以反而把银幕缩小了,景别松了。”

话题二:新的角色呈现?

冯小刚:不用特写,让范冰冰成为了李雪莲

李安:多用特写,高帧速呈现细腻丰富感情

在现场,贾樟柯开玩笑问冯小刚:为了配合圆形构图,很多景别是松的,想问范冰冰小姐有没有生气,因为特写镜头特别少?

冯小刚答:“我要帮助范冰冰成为李雪莲,我发现因为她的符号太强了,所以不如离她远一点。我想把镜头摆在一个他们不注意的地方,在一个小全景里看人物关系,他们矛盾冲突,其实一点都不影响。她要成为我创作的一部分,她不是一个面具在那,必须跟我的创作思想融合在一起。所以我跟她说,虽然你是女主角,有28个男演员和你一起演戏,但是真正的主角是那28个人。我通过你让大家一个一个认识这些人,这些人共同构成了刘震云写这个小说的社会意义,所以你在这里是一个介绍人。我说你能不能接受这一点?如果你接受,我保证这是一个好电影。她接受了。这一点范冰冰还是悟性非常高的。”冯导还笑道,当初很多网友在他微博下留言,认为范冰冰演不好李雪莲这个角色,这让他觉得更有挑战,也更有意思了。

有意思的是,在对角色的展现上,李安导演的新片和冯小刚的处理方式是截然相反的——他尽可能让镜头贴近演员全素颜的脸,甚至连毛孔和眼里的血丝都清晰可见。李安说:“放大以后,内在的感情,脑里的思绪,可以从细节、眼神里面看得很清楚……演员给你的东西其实是非常丰富、非常可贵的。层次非常多的,已经不是在表达,而是在感受。这个时候镜头很贪心,不希望有阴影、化妆把这些讯息遮盖掉,它本身就有一种美感在里面,人脸是很丰富的东。”

话题三:全新拍摄方法?

李安:用清晰安稳的镜头表现慌乱和惶恐

冯小刚:在当代场景里组合出古典美感

两位导演也分享了新片拍摄的幕后故事。《比利·林恩》中有一场男主角和一名敌军在壕沟里贴身肉搏的戏份,因为非常清晰真实,所以给人震慑心灵的感觉。李安导演讲述了其背后的拍摄方法:“准备思索的时间非常长,演练了很多遍。一般战争场面,为了表现它的混乱状况,经常用模糊、看不清楚、方位错乱来表现惊恐和慌乱的状况,而这次的镜头非常简单,没有动,非常清晰。这样的拍摄方法,所有包括枪的震动,人在动作里面表情、细节都看的很清楚,包括炮灰等等,所以我说不要碰它,要看得很清楚,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场戏拍了整整四天。

冯小刚则受到贾樟柯的发问:片中的感官、景深、运动都是配合圆形,南方的水气、雾气、河流给人很强的穿越感,导演是如何选景的,才能呈现出这种古典的美感?冯小刚答:八九十年代后,全国农村都长得一样,他偶然发现黄山边的古镇保留了很多古老的村落,既是现实生活里有的,又有一种古典的美感。因此,有美感的关键在于要有一套自己的章法。

话题四:题材的当代意义?

李安:军人的战争其实是美国人内心的战争

冯小刚:反映当下环境,感谢能够上映

李安表示,不同年代参战的心态不同,现在被送往伊拉克、而后成了英雄的人,很多其实都是社会的底层人,会产生各种不平衡的因素。“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任务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真正战争不是那些人来打,而是这些倒霉的人去打,这些战争是所有老百姓,所有社会各个阶级形形色色的人心里面的战争,这个电影讲的军人的战争其实也是美国人内心的战争。”

冯小刚称《我不是潘金莲》“非常真实地反映了我们所处的这些环境,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他还坦言:“我非常感谢电影局,《温故1942》、《我不是潘金莲》这样的电影能够上映,其实电影局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和压力。我拍了一个电影,让别人扛了一个雷,最后我出名了,我挣钱了,可是那个人可能被撤销了。我非常感谢宏森局长,能够看到作品导演的一些初心,我由衷地说,我非常尊敬他们。现在都说勇于担当,其实这就是一份担当。”

话题五:对华语市场的展望?

李安:中国电影市场比美国更有活力,有希望

冯小刚:年龄到了,拍电影唯有“顺心而为”

李安表示,《比利·林恩》小说发行时,“大不了拍电影去中国融资”这句台词还是一句玩笑,但今天已经不再是玩笑。“现在美国电影做得很僵硬,我借这个片子反讽了一下,发了几句牢骚,片场制度已经非常模式化,没有什么活力,做不出什么东西。反而是这边,不光是钱,大家还有憧憬,模模糊糊中觉得有一种自由和一种希望。希望中国电影能够做起来,而且持续健康地发展。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年轻人加油。”

冯小刚则回忆了自己的创作历程,称当时走上贺岁片道路纯属偶然,因为拍其他电影根本没人投资。“导演不是一个名词,是一个动词,导演得干活,作家也是一个动词,不是一个名词,得在那写。所以我采取了拍贺岁片方式,但是我也没有想到这个方式确实带来了另外一番景象,赢得了很多观众,有一个基本信任,形成了所谓品牌,拍摄条件变得越来越好,话语权越来越大。”

“导演需要体力和脑力,就我的年龄来说,我不认为我还能拍很多电影,我想我就是再勤奋再努力,恐怕也就是六七部电影吧,所以不能再浪费时间。有一句话叫做顺势而为,好多人劝我,市场这么好,什么东西观众喜欢,顺势而为。我现在想的是要顺心而为,不是顺势而为。顺势而为的话,我觉得90%的人都在做这样的事情,不缺我这么一个。”冯小刚说。

话题六:为何热爱导演事业?

李安:不做导演,就只能回家烧菜被太太骂

冯小刚:人际关系太复杂,回到电影里才安全

听了冯小刚一席肺腑之言,李安打趣道:“六七部很多了,体力相当好。”他称自己不知是开发了新希望,还是捅了新娄子。“你(不拍电影)还可以画画,我就只能烧烧菜,被太太骂一骂,数落一下……”李安对冯小刚开玩笑说。

冯小刚则说:“我们电影人,面对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投资人、宣传等等,都很紧张。我们觉得回到电影里面去,才是最安全的。”李安也幽默附和道:“两个月以前,我抽空休假两个礼拜,跟太太爬山,结果从山上滚下来,腿受伤了,将近两个月才恢复,所以我也是在工作上比较安全一点。”

最后,嘉宾主持贾樟柯总结道:“在今天的聊天过程中,我越来越放松,为什么?因为我觉得我在跟两个‘年轻’导演聊天。李安导演说回到电影很充实,很安全,我说回到电影很年轻,所以我们都是电影王国里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