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内部信让乐视和贾跃亭深陷一场舆论风暴——2016年11月6日,已经在信件中开始署名为“YT Jia”、意举国际化的乐视控股CEO贾跃亭发布内部信。在这封内部信中,贾跃亭不仅承认了乐视资金链存在问题、因为手机等业务导致资金紧缺;并称“烧钱追求规模扩张同时,全球化战线一下子拉得过长”,希望结束烧钱、实现公司健康发展。


眼下正是乐视的艰难时刻,过去一周有种种不利于这家公司的传闻:供应商催债、欠款高达百亿以及一直以来存在的“庞氏骗局”传闻构成了舆论的主要内容。从11月2日乐视金融作为乐视生态最后一环登场开始,乐视曾经引以为傲的神奇市值没能抵挡住舆论的重击:同日,乐视网股价收盘后下跌至41.01元,跌幅达7.49%,公司总市值大幅蒸发近66亿元,内部信爆出后今日报收仅为37.85元。

毫无疑问,乐视是国内互联网公司中资本运作的非典型选手、商业概念的包装专家。“生态化反”、“蒙眼狂奔”与上下一心的企业文化是这家公司深入人心的重要标签。但事实上,PPT与发布会公司的称号给乐视带来更多的不仅是持续到今日的种种传言,还有业界随之而来的强烈质疑。在一篇钛媒体刊发的文章中,乐视被与世纪之初的德隆系进行比较,并暗示其资本运作崩盘的可能性。

贾跃亭在这封内部信中还称,“一边是突飞猛进的战略与业绩,一边是日益凸显的资金与组织压力。一边是冰冷的海水,一边是升腾的火焰。没有哪家公司有这样的经历,一次次在冰与火中淬炼。”


乐视神话能否涅槃重生?《三声》从其文娱业务角度出发,从乐视网站、体育、影视和音乐四大块对此进行复盘,毕竟这些业务是这家公司所有生态的根基所在。贾跃亭与他的乐视必须面临过去几年对于这些主要业务的质疑,才有可能迈出真正意义上“生态化反”的步伐。

乐视网:急待资金纾困


乐视网的迅猛发展业内有目共睹,总营收从2007年的3600多万元猛增至2015年的130多亿元,9年营收增长了350倍,利润同期也增长了38倍。2016年,前三季度乐视网营收约167.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0.54%;实现归母利润约4.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75%,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系超级电视热销、会员付费及广告业务快速增长。

在乐视网“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体系中,乐视视频负责内容自制及版权购买,超级电视与超级手机则是视频服务的呈现载体和流量入口。

早期的乐视一度尝试买硬件送会员的优惠促销活动,想通过硬件终端载体把用户纳入到乐视的内容、平台生态中。为了加快终端产品的市场占有速度,从今年4月份的“乐视生态之夜”始,乐视开始推行硬件免费措施,今年的919电商节,乐视更是推出了10亿元的超级福利,其中包括买会员0元送手机,送超级电视,送乐视生态硬件等,想要在生态硬件上形成优惠交叉打包之势。

但是在这种“生态化反”的概念下,乐视网的业绩面临着硬件存货过高、巨量影视剧版权减值的压力。

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公司的无形资产为613780.88万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1.26%,占比较高,主要是采购的版权增加所致。如果购买的版权不能及时的商业变现,或随着影视剧的更新速度加快,无形资产可能面临一定减值,会影响到公司经营现金的流入。

同期,乐视网的存货规模超过18亿,较2015年末增长62.28%,存货呈大幅增长趋势。其年报称,存货主要是终端产品,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终端销售以及线上商城业务规模持续扩大,销售模式从“预约+现货”逐步变为现货销售为主。且未来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话,存货面临着一定的跌价损失风险。

乐视网中的中坚业务是乐视视频。和视频领域第一梯队其他玩家相比,乐视视频特殊之处是与整个乐视生态其他业务更加紧密地绑定在了一起。

事实上,在早些时候的采访中,乐视视频总裁、乐视体育董事长高飞曾说道,乐视视频希望从单纯采购内容向合作开发内容转变,公司资源也会逐渐向自制倾斜,预计明年乐视视频向自制投入资源比例将达到50%。但他同时认为,乐视视频需要平衡自制和采购的节奏,需要等待乐视资金的紧张会逐步缓解,未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乐视出品”。

乐视音乐:仍处于亏损状态

从2012年开始,乐视音乐就开始通过小型的现场直播打造团队和技术。等到2014年直播技术进一步成熟后,乐视开始直播羽泉、李志、凤凰传奇、汪峰等人的演唱会。这使得乐视进一步确证了直播演唱会这一模式的可行性。


2014年8月份乐视音乐直播了汪峰鸟巢演唱会,当时有超过75000人付费观看,按照每人30元的直播付费,乐视音乐获得收益225万。

截止到今年8月底,乐视音乐直播了380场演唱会和音乐节。根据今年的发展趋势,乐视音乐CEO尹亮预计,今年乐视音乐直播演出数量会在500到600场。截止目前,2016年乐视音乐直播演出累计观看人次也超过了2亿次。2015年,尹亮给乐视音乐定下的目标,是平均每天直播一场演唱会(音乐节)。最终去年全年直播演出的数量定格在367场。

在未来,乐视音乐的商业模式将是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首先把入口的内容继续做扎实,第二个是要把乐视自己的产品更垂直。线上版权支出单纯靠付费还不能盈利,票务、营销费用都会是收入的一部分,面向用户的价值肯定是我们的重点。”尹亮还表示,乐视音乐将在平台和硬件上开辟一个H频道,第三方用户可以免费上传内容,自主运营。

尹亮谈到,乐视音乐将于今年第4季度从乐视独立出来,变成独立的公司,业务发展上会“更开放、更纵深、更垂直。”


正如愿意在中国十分小众的嘻哈音乐上投入,乐视音乐也直播国外一些小众的爵士音乐节、古典音乐等,这正是乐视音乐在主流音乐市场之外寻求突破的方法,基于分众化策略关注古典乐、国外音乐节等相对小众的市场,针对不同的人群做精准内容与运营。

目前乐视音乐在国内外直播版权购买上支出在上亿元左右,就像绝大部分前期投入一样,乐视音乐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

乐视影业:处于风口浪尖

乐视影业成立于2011年。定位为“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公司”,最主要的业务是发行,制作业务权重较低。乐视影业在CEO张昭的带领下,推出了《九层妖塔》、《盗墓笔记》等多个爆款电影项目。在2014年,乐视影业成为全国民营电影公司中的营收排名第三位,仅次于博纳和光线。

从成立之初,乐视影业就一直以分成、送股等各种方式拉拢了数十个业内顶级的导演和演员。最著名的是导演张艺谋、郭敬明,此外还有邓超、孙俪、冯绍峰、黄晓明等一线艺人名列乐视的股东名单。乐视影业也一直进行着国际化的尝试:乐视在美国成立了乐视美国影视公司(Le Vision Entertainment),由前派拉蒙影业总裁亚当·古德曼担任总裁。另外,乐视影业还与狮门影业达成合作,联合开发动漫IP,并促进了《爵迹》在北美同步上映。


2015年,在贾跃亭承诺将乐视影业注入乐视网后的一年半时间里,乐视影业估值迅速翻番至98亿元。2016年5月6日晚,乐视网公告,拟以41.37元/股向乐视影业股东发行1.65亿股,支付现金29.79亿元,合计作价98亿元,收购乐视影业100%股权。

纵观乐视影业4年发展史,一边大方送股权聚集大腕增强软实力,一边吸引投资做大估值撬动资本市场,很多人认为,乐视影业被乐视网成功收购,投资机构和个人股东可望全线获利,贾跃亭的质押股权危局也告解除。收购之后,乐视影业做出了承诺,2016-2018的净利润不低于5.2亿元、7.3亿元以及10.4亿元。但过高的估值和同样过高的利润承诺都让乐视影业处于风口浪尖。

2016年,乐视影业推出包含40部影片的片单,包括动画片《熊出没:熊心归来》,针对青少年观众《二十八岁未成年》、《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针对25-35岁等更有消费力的观众,乐视准备了《心理罪》、《爵迹》、《长城》、《盗墓笔记》等大制作影片。


然而,被寄予厚望的《爵迹》票房表现不佳,再加上整个影市大盘的降速趋势,5.2亿的净营难以达到。而在2016年剩下的时间里,乐视影业仅剩一部定档上映的影片——《长城》,情况不容乐观。同时,乐视影视也被指责为过度注重营销,而忽视内容开发。一旦情况恶化,在乐视集团的覆巢之下,乐视影业非但起不到拉动作用,反而很可能成为乐视的鸡肋。

乐视体育:让人不愉快的“快”

作为乐视去年铺得最大的摊子之一,乐视体育同样难逃质疑。成立两年至今,乐视体育被关注的焦点主要并始终包括战略上的大跃进、烧钱策略以及有关这一运营模式合理性的质询。


公开资料显示,乐视体育成立于2014年,由前身为乐视网体育频道的部分改组而来。乐视官方语境下,乐视体育被描述为“基于‘IP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互联网服务’的全产业链体育生态型公司”,致力于打造体育人口闭环。在贾跃亭、雷振剑等人带领下,乐视体育在两年时间内获得金额接近百亿融资,估值也一度跃过200亿,被指创下中国体育公司B轮融资及估值记录。

然而在近乎辉煌的履历背后也存在巨大压力。从2014年创业开始,乐视体育员工数目、公司规模及融资金额迅速扩张。乐视体育CEO雷振剑在接受公众号《雷帝触网》采访时坦承,“乐视体育成长很快,但快并不完全给人很愉快的感觉,快还带来压力。”

2015年被称为中国体育行业的元年,包括BAT、华人文化与万达等巨头因政策利好着手布局体育行业,对2014年才起步的乐视体育构成竞争压力。据《商业周刊/中文版》报道,乐视体育曾就NBA内地版权与美方展开谈判,最终落败于开价5亿美元的腾讯体育。乐视体育当时7名核心高管曾在微信建立群聊,“我们讨论的话题坦率说有时很沉重,都感觉到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要去突破。”

为争取用户与突破竞争对手形成的围攻局面,贾跃亭与乐视体育贯彻至今的策略是不惜成本争取版权资源、以此构建乐视体育的独特优势。根据乐视体育官方说法,乐视体育将以版权为基础,智能硬件、增值服务与赛事运营为突破口,打造体育人口的正向闭环。换言之,内容将作为乐视体育圈住用户的唯一方式。“我们希望通过最顶尖的内容,让用户从这个入口进入到我们整个生态体系里面来。过去体育赛事只是金字塔尖的一部分,只意味着金牌和冠军,但现在它是我们获取用户的入口。”雷振剑在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采访表示。

在这一逻辑驱动下,乐视体育到今年8月份时已拥有310多项、每年16000多场赛事版权,其中72%是独家资源。在今年2月份,乐视体育还宣布与华人文化旗下体奥动力确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宣布以27亿元获得中超联赛2016和2017两个赛季的独家新媒体转播版权。

版权帝国的称号则带来现金流上的压力。在腾讯科技刊发的独家专访中,贾跃亭承认体育还在烧钱;雷振剑则称烧钱砸版权能够在最短时间和最高效率地聚拢用户,但仅投入在中超联赛身上的27亿元便很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回本。

事实上,在版权上的孤注一掷也会造成该模式的持续性问题。10月26日,北京国安与乐视体育宣告合作破裂。双方声称在核心条款上没有达成一致。根据北京国安官方说法,是乐视体育在后续始终未能拿出增资扩股方案。乐视没有正面回应这一说法。这或许意味着资本上的捉襟见肘已经开始影响乐视体育近似野蛮的打法。


乐视体育的短期做法只能是不断宣传并做大这一概念。4月份乐视体育宣布获得两年来的第二轮融资,数值高达80亿,估值则超过200亿。参与该轮融资的不仅包括海航资本、中泽文化、新湃资本、体奥动力、中建投信托、中银粤财等20多家机构,孙红雷、刘涛、陈坤、陈晓等10余位明星投资者也参与其中。对于引入明星投资者的考虑,雷振剑表示这是为公司未来打造消费产品做铺垫。换言之,这些明星股东将作为刺激乐视体育在普通消费者产生影响的持续动力,也将为乐视体育在产品及公司前景上的未来博得持续关注。

不过,乐视体育国际前线基地、香港分公司或许已经暗示了前行的阻力。在乐视体育香港分公司获得NBA、英超香港地区版权后,一度高调亮相的香港分公司CEO程益中在宣布就职不到一年后离职。乐视体育生态商业副总裁沈威、广告销售副总裁谢楠、赛事运营副总裁邱志伟也先后离开。

事实上,或许对于身处其中的大部分人来说,处在乐视以及国内互联网急速扩张的背景下,无论是蒙眼狂奔还是野蛮生长,都无法预知下一秒迎来的是黎明前的曙光、还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