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首季,中国电影票房再创新高!

来自国家电影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电影票房达202.18亿元,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这也是多年来,全球电影市场冠军首次由北美以外的地区摘得。

“当今对于中国电影而言,是一个风云际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其中蕴含着大机会、大发展和无限的想象力。”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经历2016年的“调整期”后,从2017年开始,中国电影市场又呈现出一次“爆炸性”增长,“中国电影市场的变化会为世界电影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新动力。”

近日,各大电影评选榜单及行业分析报告相继出炉,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5月18日,《中国电影蓝皮书(2018)》《中国电影行业趋势绿皮书》《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18年春季档》在北京发布,3份报告的视角和切入点不同,但面对当下的中国影市,它们指向同一个结论:伴随着观众鉴赏力的不断提升,高品质内容才是票房核心驱动力。

需求分众化 观众鉴赏力提高促产业升级

在解读《中国电影行业趋势绿皮书》时,爱奇艺影业策略总监邵刚以2017年的《战狼2》《羞羞的铁拳》等14部现象级影片为例,认为票房核心驱动力已发生明显的变化。

分析中国电影资料馆2015—2017年“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报告同样可以看出,“观众满意度促进了中国电影类型的多样化发展”。报告指出,一些影片虽然票房表现并不突出,但能够在市场上获得高度满意评价,这表明观众观影多样化细分化力量显现,“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是推动某一类型影片在电影市场上大发展的关键之一。”

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电影需求分众化愈发明显。

邵刚说,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观众在影片偏好、内容口味上呈现明显差别。“比如一二线城市对进口大片及品质较高的影片更敏感,更容易接受情怀类题材;三线以下的市场则更偏好国产片,更追求娱乐性和刺激性。”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以《前任攻略3》和《无问西东》为例,指出不同类型电影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年龄层次观众中的占比差别较大——前者在三线以下城市的市场份额超60%,而后者票房的60%是由一二线城市观众贡献的。

“这说明观众的分众化为电影市场提供了更大的机会。”尹鸿说,观众对于电影鉴别力的提升对创作者起到了正向激励的作用。


知名制片人叶宁同样认为,当下中国电影市场前景很好,但快速的变化和观众越来越挑剔的口味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影创作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全力以赴,做到极致,用娴熟的创作技术承载和表现创作者的思想,才能够做出好的作品,这也是制片人的职责和使命。”叶宁说。

导演“新力量” 电影创作有了崭新视角

“成长不仅限于小孩,大人也在成长,”5月20日,31岁的青年导演周全在北京谈及他的电影《西小河的夏天》时如是感慨。电影讲述了1998年江南小镇里三代人共同成长的故事。尽管这是周全的首部电影长片,仍吸引了著名电影人张家振和著名剪辑师廖庆松担任监制。

“青年导演执导+知名影人监制”的搭配愈发常见。例如“五一档”的《幕后玩家》及目前正在热映的《超时空同居》,均由青年导演执导,知名影人徐峥担任监制。得益于“传帮带”模式及前辈提携,导演新力量得以搭建团队,得到在银幕上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机会。

中国电影导演新力量备受业内外关注。《中国电影蓝皮书(2018)》指出,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以“新”字命名的青年导演群体的崛起,他们迅速成长并逐渐占据中国电影创作格局颇为醒目的位置。

以2017年为例,以吴京、韩寒、陈正道、路阳等为代表的新力量导演群体,偏向于商业片创作;梅峰、张大磊、文晏、周子阳等新导演则偏向于艺术电影。另据《中国电影报》统计,2014—2018年公映的导演处女作中,有《羞羞的铁拳》等4部影片票房超10亿元,《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多部影片票房超5亿元,另外还有《左耳》等30多部作品票房过亿。

“随着市场容量的扩大,中国电影市场也需要更多的创作者加入。”以制片人身份打造过《心花路放》等影片的王易冰,近年着力于扶持新导演。据他观察,新一批青年导演对社会议题更为敏感,首部导演作品多会选择与自己的成长环境有关的主题。“此外,很多青年导演热衷选择艺术片,因为在他们读书时,课堂上所讲所看以艺术片居多。”

业内人士认为,一众新导演以崭新的视角、思维和理念,为中国电影注入新的力量,也给观众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只有回到创作本身,创作好的人物和故事,才有资格以创作者的身份面对观众。”身为优秀的新锐导演,《绣春刀》系列导演路阳表示,当下观众对于类型电影的专业度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走出自己的创作之路。

资本新动向 艺术片或成下一个“风口”

2017年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即“10亿+好莱坞现象级大作”票房表现下降,时常会有在中国票房大卖而在北美市场惨淡的影片出现,如范·迪塞尔搭档甄子丹、吴亦凡的《极限特工:终极回归》。

“这类影片会有典型的商业特征,”邵刚说,“它们通常是讲究视觉奇观的大特效影片,类型上是动作片,题材上有创新性,这类好莱坞影片比较容易在中国市场获得较好票房。”

与过去好莱坞电影和华语片“两分天下”不同,2017年,小语种电影在中国也找到了立足之地。其中,来自印度宝莱坞的影片“圈粉”众多。从早期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到《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阿米尔·汗参演的这几部影片在中国均收获不俗票房,而不久前国内上映的《起跑线》尽管主演名单中没有阿米尔·汗,却仍在中国激起不小的“浪花”。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18年春季档》特别选取了《起跑线》进行对比调查,结果显示,《起跑线》满意度超过档期内重点调查的所有国产影片。“《起跑线》用轻松的喜剧外衣包裹了深刻的教育主题,笑中带泪,发人深思,思想性和传播度均居首位。”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左衡表示。

邵刚分析:“这几部印度影片主打亲情、爱心等主题,同时具备了‘爆燃’的元素,不管以什么形态,摔跤也好,音乐也好,‘爆燃’元素带动了整个故事和人物的飞跃。”

而在华语电影方面,从《二十二》《冈仁波齐》到《七十七天》,多部赢得过亿票房的案例,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电影消费多样化的趋势。

邵刚分析,获得高票房的文艺片有一些共同特征,即能激发全民共鸣或部分特定群体的深度共鸣。他举例,讲述探险故事的电影《七十七天》点燃了“驴友”群体的观影热情,最终获得过亿票房。

在为艺术电影寻找“对的观众”方面,业内人士早已开始探索。2016年10月,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发起的全球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成立。前不久,影片《三块广告牌》的联盟专线发行实践,创造了近6500万元的票房,其中88%都产生于联盟加盟影院。

此外,今年4月16日,淘票票宣布投3亿元扶持资金打造艺术电影;5月11日,爱奇艺首家私人影院“娱刻”落地广东中山……从“跪求排片”到资本热捧,短短两年的时间,艺术电影面临的是截然不同的市场境遇。

“艺术电影将成为主旋律大片后的下一个风口,”艺联牵头人、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希望,未来艺术电影的专线银幕数能达到10%的市场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