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艺术工作室到主流片场,这会成为亚马逊影业的演变路径吗?

为了获得更多的全球观众,亚马逊影业决心改变风格。在上周的一次采访中,亚马逊影业主管罗伊·普莱斯表示,工作室将会在今后努力开发大制作,迎合全球观众的口味。之前在亚马逊作品中占据相当分量的喜剧类型则会缩减,而最近公布的三部科幻项目,都有漫画或者小说原著为蓝本,故事也都发生在未来。

从2010年成立至今,亚马逊的原创影视作品一直以风格独特而著称。其参与出品或者发行的电影包括"丧片"《海边的曼彻斯特》、讲述冒险故事但却摒弃了动作元素的《迷失Z城》、伍迪·艾伦的《咖啡公社》等。但在商业上,他们的全球票房均不超过1亿美元,除了少部分影片,本美本土市场是他们最大的票仓。

随着美国本土视频流媒体市场接近天花板,订阅用户增速放慢,亚马逊想要寻求更多的海外用户。因此,在各个国家普遍都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科幻影片,就成了亚马逊追逐的目标。

亚马逊也因此陷入了其他大部分好莱坞制片厂所面临的困境--当你在好莱坞初出茅庐,你通过一些风格独特的小众电影站稳了脚跟。然后你想要争取更多的观众,也就是海外观众。为了迎合他们的胃口,你发现自己正在变得平庸。

"什么样的电影能够跨过语言的障碍,被不同的国家接受?简单的电影。比如探险动作、漫画英雄人物和奇幻电影。相对复杂一些的电影对国际市场不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发行也就没那么容易。"曾三次获得奥斯卡的纪录片导演Mark Harris曾经这样说道。

不同类型的电影在全球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接受程度。数据显示,科幻电影诉诸于华丽的视觉效果,以及对于未来的共同想象,因此与其他电影类型相比,更容易打破文化差异的界限。科幻电影不仅能够获得最高的全球票房,而且海外票房占总票房的比例也是各大电影类型中最高的。

相比之下,好莱坞传统意义上的电影类型,如喜剧以及西部,则显得难以打动海外观众。就喜剧而言,其要义就是要让观众发笑,但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要制造出全球通吃的幽默元素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西部片更是如此。牛仔、荒野,这是典型的美国文化中的组成部分,代表了美国当年不断西进的拓荒精神。事实上,随着美国拓荒时代的结束,科技与商业成为主宰社会的重要力量。美国观众对于西部片的热情也在大幅消退,更不用说对西部精神并不完全了解的海外观众了。

由于需要照顾海外观众,而造成不同电影类型之间的此消彼长,在过去20年里表现得十分明显。

事实上,在1997年全球电影票房前十中,有两部中等成本的爱情喜剧,《尽善尽美》以及《我最好的朋友的婚礼》。而到了2017年全球电影票房前十,中等成本电影消失了,爱情喜剧也消失了,只剩下了超级英雄和续集电影。

但显然,更多的全球观众被好莱坞吸引了。1997年票房前五的电影,海外票房占比大多在60%上下。到了2017年,依靠着速度与激情系列的电影,海外票房突破80%也不是没有可能。

中国市场显然在好莱坞全球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令人瞩目的作用。中国市场对强烈文化内核的作品接受度不高,比如《星球大战》系列并没能真正打开中国市场,它更青睐直来直去的热血打斗视效大片,从而也改变了好莱坞对于电影的看法。今年年初在中国上映的《生化危机:终章》本来应该名副其实地为这个系列画上句号,但在中国市场11亿元票房的刺激下,《生化危机》系列重启。

亚马逊似乎也是这么想的。它签下王家卫,准备拍摄唐人街黑帮争斗;它参与新公布了三个由小说或者漫画改编的科幻项目;它参与到007系列版权的争夺当中。这些都说明,他们正在更急切地想要得到海外观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