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称,席卷全球体育界的中国资金开始显现异常,中国国内对于企业“爆买”海外的足球运动员和知名俱乐部也投去了冷淡的目光,还出现了向体育赛事转播权投入大笔资金但销售额未能增长、最终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有关部门甚至开始讨论对过热投资实施调控。中国的“体育泡沫”终于要走向破灭了吗?

中国企业体育投资过热赚钱难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4月11日报道称,在中国体育界,作为商业行为投入的资金往往很难得到相应的回报。在中国从事体育营销的北京欧迅体育文化董事长朱晓东表示,存在接近泡沫的问题。

“这(收购欧洲俱乐部)可以带给你影响力,但是却挣不到钱。每年你都会不断烧钱,这是肯定的。欧洲俱乐部非常吸引眼球,引人关注,但是很难赚到钱。”2016年中国首富王健林的这一发言在全球体育界引发了话题,因为王健林在收购国外俱乐部领域打头阵,上述发言听起来像是王健林的自我否定。

同时,2016年,大型视频发布网站乐视体育的资金周转恶化。因无法支付之前向亚洲足球联盟(AFC)约定的网络转播费,放弃了亚洲冠军联赛(ACL)和世界杯预选赛等的转播权。

投资过热存在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体育是中国的“国策产业”,中国政府制定了到2025年使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超过美国达到5万亿元的目标,尤其是足球,因此企业人争相砸钱。此外,中国体育节目的网络转播和网络销售等的数字化比日本更发达。对企业来说,向体育运动投资能获得潜在客户的大数据,这也是魅力之一。

另一个理由便是企业略微表现出的轻率。朱晓东表示,足球俱乐部的东家很多都来自房地产业便是一个突出的象征。他说,认为中国现在的房地产泡沫会长期持续的人比较少,而体育运动被认为是立足未来的产业。即使能获得相同的利润,房地产业也不太被看好,而如果是体育运动的话,投资者则会纷纷涌来。

“爆买”升级分三阶段

报道称,王健林发言的背后流露出的也是对这种情况的警惕感。事实上,中国国内也出现了想要抑制这种过热投资的动向。

在中国的足球界,俱乐部会利用东家的资金聘用海外球星。不过,2017年中国足球协会公布了一项规定,即每场比赛出场的外国球员人数最多由此前的5人减至3人,目的是为了抑制俱乐部的“购买意愿”。不过,这些措施似乎也并不足以防止资金的大量流动,难以向外国运动员投入大量资金的俱乐部现在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国内的中国球员。

朱晓东表示,为了尽量获得稍微好一些的中国球员,各俱乐部不惜投入重金,花1亿多元转会费获得球员的情况也随处可见。目前的情况已经远远脱离了俱乐部健全经营的宗旨,最好导入将俱乐部能投资的金额控制在收入金额以下等的规定。不过,即使引入这样的规定,也不清楚是否能产生效果。

报道称,但另一方面,也有企业觉得如果无论怎样都要耗费大笔资金的话,不如找出更“高明”的方法,这体现在了“爆买”动向的变化上。

约5年前开始的中国体育界的“爆买”可以分为3个阶段。最初是中国国内足球俱乐部争夺欧洲人才;第2阶段是向国外足球俱乐部出资,这从大约3年前开始;而如今已进入第3阶段,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国际篮球联合会(FIBA)、世界橄榄球联合会(WR)、国际自行车联盟(UCI)……这些都是最近2年里中国企业投入大笔资金启动合作的国际体育组织,据称阿里巴巴集团对于吸引橄榄球世界杯进入中国显示出兴趣。

报道称,这样看来,董事长王健林的发言也透露出不同的含义,或许并非否定体育投资本身,而是暗示出今后的方向性。

中国资金在体育界存在感不会减弱

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协议的世界橄榄球联合会首席执行官布雷特。戈斯珀2016年访问日本时表示,“现在,中国橄榄球(的影响力)较小,但随着阿里巴巴涉足其中,局面将明显改变,阿里巴巴表示希望在中国举办橄榄球世界杯。”

橄榄球世界杯2019年将由日本主办,这是首次在亚洲举办。布雷特·戈斯珀CEO表示,“阿里巴巴对于世界杯在日本举办产生了兴趣,无疑成为一个契机。”阿里巴巴或许认为如果是日本能举办的大赛,不可能无法引入中国。

报道称,“爆买”的升级或许不仅仅是考虑经济利益,同时针对邻国的竞争意识也在发挥作用。

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各种世界锦标赛……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此前在亚洲率先举办体育世界大赛的是日本。而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迅速追赶。从奥运会来看,2008年举办夏季奥运会,2022年举办冬季奥运会,地点均为北京。此外,篮球世界杯也确定2019年首次在中国举行。

朱晓东表示,万达集团成为国际足联的赞助商,似乎也是希望在世界杯足球赛申办过程中获得优待,中国企业参加从未经历过的足球和橄榄球的世界杯申办或许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由此看来,即使中国的“体育泡沫”已经降温、争取到的海外明星运动员减少,但中国资金在体育界的存在感似乎没有那么容易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