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标题中的问题,先说结论,我认为是资本的涌入和流量时代的崛起共同造成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记得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周杰伦横空出世,华语乐坛由此进入“群雄争霸”的时代。以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陈奕迅、张韶涵等为代表的主流歌手,神曲不断。

在他们身后,还有以许嵩、汪苏泷、后弦和徐良等为代表的一众网络歌手,每隔一段时间也会有非常优质的作品问世。某些方面来说,这些网络歌手的影响力并不亚于主流歌手。

所以,在当时的华语乐坛,音乐“厮杀”一度进入白热化状态。排行榜上的歌个个好听,我们作为听众,自然乐得见到这种局面,谁还嫌弃多听一些好听的歌呢?

可谁又会想到,当时生机勃勃的华语乐坛,会迎来今天这种局面呢?

华语乐坛的凋亡

记得摇滚歌手郑钧在一档节目上说,现在排行榜上的音乐,十首有九首,你一听,这就是屎啊!

郑钧说话非常直接犀利,但他说得也并非不是事实。音乐平台上的榜单,如热歌榜、飙升榜上面的歌,一眼望去,都是连名字都没见过的歌曲。所以这就产生了问题,这个歌大家连名字都没见过,更没听过,所以它为什么会很火?

曾经写出《涛声依旧》的著名音乐人陈小奇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说,现在的音乐市场已经进入网络的刀耕火种时代。以前的时候,录歌、写歌都是专业人士在做。随着技术的发展,甚至现在在家就能录歌,音乐创作的门槛降低了,于是诞生了海量的低质、劣质歌曲。

万俟认为,他们说得都很对。

资本造出了很多的流量明星,自然也会将他们的作品捧上神坛,这里面甚至包括一些其他领域流量明星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更多时候成了他们扩大影响力的台阶。在这时候,资本打造音乐作品就像打造流量明星一样的思路:我只负责让这首歌获得顶级流量,但我不保证它(他/她)一定好听(实力一定出众)。

所以,大家能明白什么意思了吗?以前是只要作品好听,就能获得顶级流量;而现在却变成了,只要资本想让它火,那它就能获得顶级流量,但它不一定好听。

另一方面,音乐创作门槛的降低使得海量劣质歌曲涌入市场,人们对音乐的鉴别变得更加困难,发现好的歌曲的难度变得更高,很多优秀、超前的音乐作品因此被埋没了。

大家接触不到优秀的作品,艺术鉴赏力也得不到提高,就会认为自己听到的劣质歌曲就是好歌。在这种情况下,华语乐坛止步不前,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是,华语乐坛存在的问题,又岂止这一个呢?如今的华语乐坛几乎成了音乐的荒漠,这里很难开出一株娇艳的花儿。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乐坛乱象,是时候该结束了。

我是万俟,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