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至30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以“艺术评估、文化前瞻”为主题,举行2017年度电影评估、学术研讨、新书发布以及优秀影片展映等系列活动。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次举办大型影视评论与推介活动。

截至上月20日,中国电影年票房超500亿元人民币,今年预计达550亿元,年增幅约13%,同比增4%。面对不错的成绩单,27日晚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开幕式的诸多电影人在主旨论坛上,对“什么是好的电影”“中国如何成为电影强国”等议题提出了思考。

“票房并不是唯一标准。”导演尹力常和电影学院的同学交流什么是好电影。他的标准是:故事简单、人物复杂,“很多电影的故事非常复杂,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那它一定不是好电影”。尹力提到,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电影如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40年间的时代巨变有所表达? 他感慨道:“真正记录这个时代的精品之作还是寥寥。”

中国的银幕总数已达5万,美国只有3.9万。“2017年是北美电影市场观影人次最低的一年,韩国也好,印度也好,他们的电影都是增长乏力,唯有中国电影的增长动力仍然很充足,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电影可谓‘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在乐观的同时,更提出了建言:我们的市场偏于同质化,要探索方法,有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不同教育背景的观影需求。对于如何实现中国电影的质量提升,他认为,除了要弥补技术短板、人才短板、美学短板之外,不妨深入研究一下中国电影的优秀传统。“中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影片,是跟我们本土观众情感产生互动的影片。我们可以从中国电影史中吸取更多的营养,创造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电影,构建中国电影门派。”

“过去十年,电影增长靠两个动力,一个是数字化快速推动了产业发展,二是商业地产带来了嵌入式电影院的数量大增。”站在现在的基点上,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又向后看,“未来十年,我们靠什么夺取中国电影的成功?”仅就票房而言,未来三年,中国电影年票房有望达到700亿元,成为与北美并驾齐驱的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但要实现中国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转变,并不仅仅是票房说了算。于东认为有两个标志:第一,国产电影在本国市场有绝对优势;第二,中国电影具备强劲的出口能力、辐射能力、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