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在2016年高温夏天中遇冷。《华尔街日报》日前援引艺恩(EntGroup)的数据报道称,在几年的稳步增长之后,中国过去三个月的票房收入总计为人民币124.3亿元(合18.6亿美元),和去年夏季的人民币124.7亿元基本持平。

院线电影的相对不景气一部分是由于网络低价售票的销声匿迹。华尔街日报认为,在过去几年里,购票折扣曾使观影者的数量达到创纪录水平。可以说,之前网络售票平台的低价票是推高电影票房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今票房收入受挫是电影市场回归正常化的一个表现。另外,国产电影的优质电影不足也加剧了这一窘境,今夏外国电影的成绩好于本土电影,18部引进电影的票房收入占市场总收入的48%。

和电影院线在今年夏天遭遇突如其来的寒潮相比,网络大电影似乎在经历超高温天气。

《道士出山》成为网络大电影的盈利典范

数据显示,2016年网络大电影将呈现爆发增长态势,预计将达1600部;这个数字相比于2014年的437部,和2015年的622部来说,增长幅度相当大。网络大电影的爆发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超高回报更是吸引了资本的追逐。例如2015年播出的网络大电影《道士出山》(仿陈凯歌《道士下山》拍摄)以28万元的超低制作成本收割了2400万的网络票房,投资这部作品的淘梦网在去除投资中的广告费用后,仅仅投入了5万元,利润不可谓不高。《道士出山》的成功也激发了投资者的胃口。

目前网络大电影以小制作成本电影为主低门槛导致发行量大增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网络大电影对观众观影需求的把握比院线电影模式更有优势。

由于是在网络上进行播放,用户在网页浏览、观看过程中行为将得到有效的收集和利用。因此,相对于院线电影的大数据来说,网络大电影更具备用户行为全分析的经济性与可能性。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细致化分析,网络大电影在对用户属性的挖掘和题材热点的把握上就有了足够的参照数据,后期制作也将有更加充分的决策依据。

不过,泥沙俱下也是所有风口爆发期面临的一个问题。

这一方面表现在内容上。由于准入门槛低以及对用户浏览的高参与度,网络大电影往往更能通过“擦边球”的内容和网页广告、推介等方式诱导潜在观众点击观看。比如调查显示当前网络大电影中存在大量软色情内容。不过网络影视作品从来不是天生的内容输家,红遍全球的《纸牌屋》就是网络出品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大成本高质量作品。

行业阴影也表现在盈利比率随着发行量的剧增反而下滑的事实之中。根据凤凰网的报道,网大制作宣发公司“奇树有鱼”的一个负责人表示,网络大电影市场中确实出现了一批回报率达到七八倍甚至九倍的网络大电影,但到现在,90%的网络大电影根本无法实现盈利。

网络大电影所代表的影视作品相对自由的发行是大势所趋,但如何在这一风口“炼金”,推出更高质量的作品,是该风口能否持续发力并良性成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