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剧照

现在影视圈的当红“网红”,不是李易峰、吴亦凡,而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一批有演技、有内涵的“老艺术家”。本剧收获了大批年轻观众,年轻观众以“表情包”“汉东BOYS”等方式支持该剧,在上周四,《人民的名义》收视率破4。

正因为有了吴刚、张丰毅、张志坚、丁海峰、侯勇等一众戏骨的标兵作用,也让年轻观众重新审视“小鲜肉”的演技。就在《人民的名义》热播期间,IP剧出身的“小鲜肉”刘昊然、张艺兴、李易峰汇聚在展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历史的电影《建军大业》中,对于这一阵容,网友不再盲目追星,而是对主角的演技表示质疑。对此,该片监制黄建新16日在北京回应,选演员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而且他们也为此片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老戏骨成为“网红”,而“小鲜肉”也看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危机,开始重视演技的磨练。面对这一现象,《人民的名义》总制片人高亚麟欣喜地表示,“又回到手艺人的时代了!”

专家热议《人民的名义》:用艺术“鞭挞腐败”

日前,《人民的名义》创作研讨会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举行,诸多业内专家、学者从该剧的艺术性、思想性、社会价值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其热播背后的原因和社会意义。与会专家认为,《人民的名义》的成功之处在于摒弃了传统主旋律电视剧中存在的公式化、概念化、模式化等问题,取材于生活,贴近民生,因而最能与百姓的思想形成共鸣,取得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在导演李路看来,“做电视剧一定要‘说人话’,要和百姓产生共鸣,这样,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主旋律作品才会被大家接受和赞颂”。

正如中国电影电视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所说,“影视剧创作和生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坚持文化自觉、坚持现实制度、坚持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路线。”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人民的名义》昭示人们更好地继承、发展中国文艺包括影视艺术的优秀历史传统和文化提炼,顺应了社会情感共鸣的需求,提高了人的素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在中宣部原副部长、该剧总顾问翟泰丰看来,“这部剧揭露了货币使人性变异,并对党员脱离群众的恶果进行了抨击,这是在用艺术反腐败、打击腐败、鞭挞腐败。”

编剧周梅森从《人民的名义》创作之初就确定了目标,即要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实的政治、社会的形态做一次准确、全面的描述。而为了这一目标,他积累了10年才有了这部作品。李路导演说,因为剧本的深刻性和人物的复杂性,在拍摄过程中格外用心,剧组养成了反复读剧本的习惯。

大多数观众对高亚麟《家有儿女》中“夏东海”的角色印象深刻,随着《人民的名义》的热播,他作为该剧幕后出品人、总制片人的身份也随之曝光。他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初他是冒着赔钱的风险投资这部剧的,支撑他的原动力是“内容”,“影视作品与商品不同,前者需要有社会价值,要反映当下,有家国情怀。”

这部剧出现之前,国内的反腐题材剧空白了10年,而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成为热门的话题,本着对影视行业和市场的判断,高亚麟相信把它拍成影视作品“一定不缺观众”。

幕后大腕展望行业趋势 手艺练好才是王道

高亚麟坦言,与李路导演确定要拍这部剧时,参照了以前的《大宅门》《北平无战事》等口碑剧的做法,即“戏骨云集”。

据他透露,在邀请演员时,从没有过找“小鲜肉”的想法。“因为没有意义。我指的‘小鲜肉’不止是说年轻演员,而是特指没有演技不是职业演员的所谓的年轻明星,靠脸吃饭的那种。”之所以这样,按高亚麟的说法,“我跟李路导演都觉得,我们不年轻了,希望做减法,做一部成功一部,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每一个作品中。不求数量,求质量。”

对高亚麟而言,《人民的名义》火爆到这种程度是他意想不到的,尤其是“达康书记”等角色的表情包刷遍朋友圈。但接着他说,这也在意料之中——多半功劳在于众演员对角色的精湛诠释及多年对演技的钻研。

“又回到手艺人的时代了!说这话显得老气横秋,但我觉得,包括年轻演员,要把手艺练好,这才是王道。”高亚麟说。

在大家感叹“戏骨的春天来了的时候”,另一边,IP剧出身的“小鲜肉”汇聚在《建军大业》中出演开国元勋。展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历史的《建军大业》,沿袭了“建国三部曲”系列前两部“明星云集”的特点。对于该戏“小鲜肉”扎堆,监制黄建新16日回应选角问题,相信演员能很好地展现出革命先烈的风貌。

对于这些演员的气质与演技是否真能撑得起革命先烈的形象。《建军大业》总策划兼艺术总监韩三平认为,监制黄建新和导演刘伟强准确抓住了每个人的精髓,展现出他们身上最闪光的部分。

黄建新则不忘强调对年轻演员的敬业印象深刻。比如,众主演在35摄氏度以上的炎炎夏日集中训练了很长时间,欧豪、马天宇、刘昊然都很努力地学走正步、匍匐前进、骑马打枪。

“这跟以前的传言不一样,每个人都非常认真,也去看一些值得参考的电影,下了这么大功夫应该是用心了,结果也很好。”黄建新说。